欢迎光临GGAMen




【DRAM 大时代】坐拥聚宝盆的金士顿

2025-09-16 215

金士顿科技是全球最大的内存产品独立制造商,从 1987 年创立至今推出了 2,000 多种内存,多次入选全美最佳工作环境公司,在 Kingston 这块金字招牌的背后,是两位性格迥异的创办人近 30 年的风雨历程。

首次创业成功

杜纪川早年曾因为过分热衷于课外娱乐活动,被师大附中劝退不得不远赴德国留学,这段异国求学的经历教会了他如何面对挑战和挫折,在德国 Techniche Hochschule Darmstadt 完成电机工程专业的学习后,杜纪川来到了美国寻梦。工作之余他每个周末都会在社区的篮球场打球,正是这一狂热爱好让他遇上日后合作数十年的好伙伴孙大卫。

在切磋球技之余,出身工程师的孙大卫时常提起公司业务,他参与设计的主板成本只仅有 200 美元,市场售价却高达 2,000 美元。当时从事销售工作的杜纪川立刻发现了商机,孙大卫负责产品设计、他负责销售,这样就可以开始赚钱了。在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下,杜纪川辞掉了房屋销售的工作,在自家的车库中创立了销售服务器内存的公司 Camintonn。杜纪川和孙大卫虽然从事过内存的相关工作,但是完全没有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经验,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报上登广告招揽客户,Camintonn 赶上了美国电脑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两年内公司业务就发展到了一定规模且小有盈利,杜纪川和孙大卫接受了 AST 公司的收购要求,各自获得了 300 多万美元的收益,两个球友的初次创业时首战告捷。

Kingston 创办人杜纪川 John 与知名作家合照 图片来源 金士顿 Facebook 主页

受股灾影响二次创业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杜纪川和孙大卫或许怎样都没想到,他们辛苦创业的收益会在一夜间灰飞烟灭。两个人卖掉 Camintonn 的收入都交由孙大卫的朋友、股票操盘手 Henry 打理,后者将近 700 多万现金全数投入疯涨的美国股市,不幸的是赶上了 1987 年 7 月 17 日的大股灾,杜孙二人数百万资产全部赔光,甚至还欠下了 100 多万美元的债务,当时杜纪川已经 45 岁了,初到美国的锐气不再,不由得开始担忧起未来的生计。

不久之后杜纪川和孙大卫回到了杜家的车库,决心再次创业,口袋空空的两人翻箱倒柜找出 2,000 美元作为新公司的启动资金,定名为金士顿科技,杜纪川一直将 1987 年 7 月 17 日股市大崩盘那天当成金士顿的成立日,没有当初的一败涂地也不会有往后近 30 年的辉煌。

金士顿发展黄金期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凭借 Camintonn 公司的运营经验和客户资源,金士顿的内存凭借出众的产品质量和一流的服务获得了众多客户的认可,随着 PC 在欧美市场普及,消费者对于电脑配置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 PC 厂商都因内存模组短缺难以升级产品,金士顿看重这一商机,为不同电脑厂商定制内存模组,IBM 和 Compaq 等主流厂商成为了金士顿的大客户。

图片来源 金士顿 Facebook 主页

在内存市场站稳脚跟后,金士顿在 1990 年推出首款 CPU,同时建成了一条完整的 CPU 生产线;1993 年启动外置内存业务,从 5 吋硬盘、3 吋硬盘到闪存都成为其重要的产品线;1994 年金士顿进入欧洲市场,随后在马来西亚建立了生产工厂,生产线遍及美洲、欧洲、亚洲,1995 年金士顿产品销售总额首次突破 10 亿美元。

股权易主风波

金士顿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日本软银集团向金士顿提出收购邀约,报价高达 14.​​4 亿美元,杜纪川和孙大卫本不想就此将公司转手他人,考虑科技产业发展动荡,业务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数千名员工的生计,同时也被软银董事长孙正义的诚意打动,最近双方交易达成,软银以 14.4 亿美元收购金士顿 80% 的股权,金士顿科技易主,杜孙二人继续负责公司的经营。在达成交易后杜纪川接受媒体采访,问及如何惠及员工的问题,杜纪川表示将拿出 1 亿美元用于员工分红。此举震惊了硅谷,让金士顿员工为先的经营理念美名远播,多次荣膺全美最佳雇主。

金士顿和软银的交易一直持续到 2000 年,软银资金紧张只支付了 11.4 亿美元,剩余 3 亿美元无法支付,杜纪川和孙大卫考虑了软银本是高价收购,甚至他们自己都觉得价格太高,就告知软银 3 亿美元尾款不用支付了,当时孙正义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软银以往的投资多集中网络公司,对于硬件模组产业涉及极少,经营策略完全不同,孙正义向杜纪川和孙大卫提出能够回购金士顿的股权,作价 4.5 亿美元,至此杜孙二人拿回了金士顿科技的全部股份,这一来一回的交易净赚 7 亿美元。孙正义坦言若只是为了从这笔投资中退出,可以将股权转手给任何人,感恩于杜孙二人在收购时放弃了 3 亿美元,愿意将金士顿交回创始人手中。

金士顿与台湾 DRAM 厂共度难关

2008 年全球 DRAM 产业出现供给过剩的状况,金融海啸来袭 DRAM 价格一落千丈,力晶、尔必达、海力士等厂商纷纷减产,无奈 DRAM 价格未见反弹势头,连 IC 产业巨头三星也在 2008 年第四季亏损。德国 DRAM 厂 Qimonda 两年内都未能实现扭亏为盈,不得不向-申请资金援助。 2009 年 1 月 23 日 Qimonda 宣布申请-救助失败,公司无力偿还债务进入破产程序,Qimonda 成为 DRAM 价格暴跌后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厂商。

身为 Qimonda 的大客户,金士顿受其破产影响损失的债权金额搞到 1.1 亿美元,根据两家公司的协定金士顿可以获得部分抵押物以补偿损失。经过此事件后,与 DRAM 合作密切的金士顿在签署财务协定时,增加了大量厂房、办公大楼等固定资产作为担保,茂德科技的财务危机和尔必达倒闭对金士顿造成的损失也不小,金士顿曾给予茂德数十亿新台币资金援助,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供应链的主动权。

2009 年 7 月台湾 DRAM 厂力晶陷入财务危机,2009 年第一季亏损超 100 亿新台币,供应商和银行贷款即将到期,金士顿和力成联手注资 20 亿新台币,其中力成出资占比为 13.6%,金士顿承担了绝大部分贷款,但这笔高额贷款并非无偿给予,力晶以持有的瑞晶股票作为担保。

2012 年 3 月金士顿斥资 38 亿台币从力成手中买下 9.317% 瑞晶股份,这是模块厂商首次入股 DRAM 芯片厂商,金士顿财力雄厚此番入股表明了对台湾 DRAM 产业的支持,平衡各厂商的发展,避免出现几家大厂垄断货源的状况,对于金士顿日后的发展大有助益。

图片来源 金士顿 Facebook 主页

2013 年力晶为偿还到期债务,决定将 P3 厂整体出售,与台积电、格罗方德等多家 IC 厂商传出收购消息均达成一致,P3 厂不得不面对被银行拍卖的境地,两年前出资力挺力晶的金士顿最后关头卖下 2 万片 30nm 制程产能的设备,并委托力晶继续代工生产,成交金额仅为 50 亿台币,这部分产能每年至少能够给金士顿带来 120 亿台币至 150 亿台币获利,在 DRAM 产业进入寡占垄断格局后,下游厂商陷入了货源难题,力晶 2 万片产能也能给金士顿保证一定的稳定供货,金士顿为力晶的 DRAM 生意抱住一个火种,可谓善有善报。

自入行以来金士顿与各大 DRAM 厂关系密切,甚至传出有可能收购力晶的消息,孙大卫亲自澄清金士顿提供贷款是为帮助合作伙伴度过难关,面对所有的供应商都是一视同仁,也没有介入 DRAM 厂经营的计划,力晶股票下柜价格走低,若在此时成趁低价收购对于力晶的股东实为不义,金士顿主张不依靠资本市场获利,希望力晶早日渡过难关。

金士顿占据产业第一

金士顿经过股权易主风波后,公司经营重回正轨,逐步成为为世界最大的独立内存相关产品制造商。从提供单列直插内存模块发展为国际公司,拥有超过两千项能支持逾两万种系统的产品,而且在 2010 年的销售额超过 50 亿,全球 USB 制造商之首,在全世界设有四座制造厂,全球性地满足内存市场需求,这些制造厂因策略需要而设在美国、台湾与中国(中国有两座)。金士顿拥有超过 60 条先进表面附着技术 (SMT) 生产线,它们每个月打造超过 2,500 万个自定义模块。

图片来源 金士顿 Facebook 主页

古典主义经营哲学

金士顿诞生于美国硅谷,却是一家非常古典主义氛围的公司,杜纪川和孙大卫经营理念重情义的特点赋予了金士顿非常人性化的特质。

在公司营运初期,面对日益成长的市场需求,杜纪川认为应该利用财务杠杆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拓展业务,坚持有多少资金就做多大的生意,坚决不举借外债,即使有一天公司运营困难甚至面临解散,至少资产能够保住,对几千名员工有个交代。金士顿至今也没有在任何股票交易市场挂牌,一是因为金士顿资金充足,而是管理层认为一旦向外融资,分配股权则会影响公司的文化,对融资报以如此保守的态度与现代企业管理学相去甚远。

图片来源 金士顿 Facebook 主页

金士顿公司部门提倡创造家庭式的工作氛围,上下级员工之间关系融洽,每一位员工座位旁都写着自己是何年何月加入金士顿大家庭,员工只有薪水差别,没有级别之分,甚至连杜纪川和孙大卫都没有专门的办公室,大家都是用统一的大开间办公室环境,只要员工尽心尽力,公司就不会将其辞退,酷爱跑车的杜纪川也常把自己的法拉利借给员工开。

图片来源 金士顿 Facebook 主页

家庭化的管理模式很难支撑一个大公司,杜纪川曾说如果公司规模做到 10 亿美元就考虑调整管理模式,当金士顿的年营收突破 40 亿美元时,家庭化的公司氛围已经成为金士顿最大的财富。金士顿每位员工一年平均能给公司创造 100 万美元收入和 5 万美元利润,在整个 IT 产业这都是非常傲人的成绩,同时公司的离职率也非常低,公司创立时的三名员工仍然在职,人力稳定让工作效率更高。

金士顿全球员工超过 4,000 人,被《财富》(Fortune) 杂志评为“美国最佳任职公司”(Best Companies to Work for in America),其富含尊重、忠诚、弹性与正直的信条内容建立了企业文化典范。 Kingston 相信投资在员工身上是非常重要的,并相信每位员工均是公司成功的主因之一。

延伸阅读:

  • 【DRAM 大时代】挖角窃资不手软!三星、海力士崛起黑历史
  • 【DRAM 大时代】五年挺过两风暴,威刚看向云端发展
  • 【DRAM 大时代】引领美光跨过低潮的传奇首席执行官史帝夫‧艾普顿
  • 【DRAM 大时代】日本最后 DRAM 厂--尔必达的陨落
  • 【DRAM 大时代】DRAM 产业兴衰录:神乎其技的力晶黄崇仁
  • 【DRAM 大时代】高启全 30 年经验,练就华亚科翻身奇迹

2019-04-12 13:30:00

标签:   游戏头条 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游戏财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游戏头条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