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GGAMen游戏资讯




苹果 MacBook 吹起的号角声:究竟是“真 Type-C”还是“假 Type-C”?

2025-05-24 210

自从苹果(Apple)最新款笔记型电脑 MacBook 改搭 USB Type-C 界面,并将原有的 Thunderbolt 界面踢除后,USB Type-C 顿时成为大众目光焦点,让许多原本根本不甚在意自己的手机、平板、电脑连接埠设计的消费者,也不得不去认识这个未来会改变你我传输影音资料、充电方式的全新接口──“USB Type-C”。

综观目前支援 USB Type-C 的笔记型电脑,除了 MacBook 之外,还有 Google 推出的 Google Chromebook Pixel;平板电脑则有 Nokia N1;而手机部分则由中国的乐视手机拔得头筹,成为市面上首个支援 USB Type-C 接口的智能手机。不过,USB Type-C 除了可以让我们享受到正反面皆可插拔的方便性以外,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否还有其他裨益?

事实上,USB Type-C 可以单指连接器(connector)接口的“物理形状”,但更全面地来看,它某方面也代表了“界面标准”的演进。只看 USB Type-C 连接埠形状的话,我们能明确感受到犹如 iPhone 接口 Lightning 正反皆可插拔的便利性,不过如果你使用的是“货真价实的 Type-C”接口的话,你还会感受到传输率、充电速度跟以往大大不同。

那么,何谓“真假 Type-C”?

 

USB Type-C 并不等于 USB 3.1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白一件事:USB Type-C 是基于 USB 3.1 标准所设计的全新接口,但不一定只有 USB 3.1 标准能够沿用。现在市面上电脑、手机与随身碟等主 / 从两端的 USB 装置,大多还是以 USB 2.0 标准为主流。接续在 USB 2.0 之后的还有 USB 3.0(又称为 USB 3.1 Gen1)以及最新发布的 USB 3.1(USB 3.1 Gen2)标准,这些标准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 USB 界面的传输带宽以及速率。

USB 2.0 / USB 3.0 / USB 3.1 传输带宽、速率比较表

(Source:维基百科)

USB 3.1 标准主要的特点有几个。其一是最大传输带宽可到 10Gbit/s,而现在主流的 USB 2.0 装置仅为 40Mbit/s;此外,USB 3.1 的传输速率可上看 10,000Mbit/s,约为 USB 2.0 的 16 倍之多。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支援 USB-PD(Power Delivery)电源供应标准,最大供电功率可到 100 瓦(W),未来你的任何 USB 装置,充电效率可能会快到你无法想像。

另一个最大的特点则是,USB 3.1 标准的连接器界面除了支援传统的 Type-A(例如电脑、笔电的 USB 接口)、Type-B(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的 micro-USB 接口)“形状”之外,还新增了全新、正反可插的 Type-C 接口。

USB Type-C 的主要特性如下: • 正确插入后发出声音。 • 相容未来 USB 标准发展,最高达到 10Gbit/s 的传送速率。 • 支援 USB-PD 技术,供电功率最大可到 100W,可用于 3C 产品充电。 • 支持 1 万次拔插。

说穿了,USB Type-C 就是随着 USB 3.1 标准所诞生的。但这边要注意的是,“接口形状”与“界面标准”这两件事其实必须分开来看。也就是说,USB Type-C 虽然可以直觉与 USB 3.1 标准联想在一起,但又不完全等于 USB 3.1 标准;连接埠可以只有外观改变成 Type-C,内涵却不一定要是 USB 3.1,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会说,其实未来 USB Type-C 规格及血统会很混乱的原因——变种的 Type-C 界面可以有非常多种形式。

先说说现在许多人直觉认定的 USB Type-C 界面该是什么样子吧!它除了接口形状改变之外,骨子里的传输速率、带宽等条件,都会随之更新成 USB 3.1 Gen1 或是 Gen2 标准,让你除了享受到插拔的便利性之外,其他的使用体验也一并提升,包括 10Gibt/s 的传输带宽等。

而有些 USB Type-C 界面,则是外观形状虽然汰换成功,骨子里却还是流着“传统的血液”,也就是传输的界面标准并没有更新,这也造成了未来市面上可能会出现“血统混乱”的 USB Type-C 规格的窘况。未来 USB Type-C 的血统,它有可能是 Type-C+USB 2.0、Type-C+USB 3.1 Gen 1、Type-C+USB PD,以及 Type-C+DP Alt Mode 的各种变形。

举个更明确的例子:Nokia N1 平板电脑虽然号称支援 USB Type-C 界面,但它的 USB 界面传输率其实仍然是 USB 2.0 的标准,与苹果 MacBook 的 USB Type-C 界面只有接口外观相同,内涵却是天差地远。

明白连接器外型与传输界面的差异后,就能明白 USB Type-C 其实也没有所谓真假之分,毕竟“外貌”与“内涵”向来是两回事。千万别以为使用了 USB Type-C 装置,便能理所当然享受到 USB 3.1 高带宽速率及 USB-PD 的充电效率就好。

可以确定的是,有了苹果打头阵,USB Type-C 的指标性意义已经确立;加上如今笔记型电脑、消费性电子装置设计愈来愈轻薄,USB Type-C 的“纤细外型”未来势必会成为全新的“行销利器”,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为了抢占市占(或者说是跟风苹果?),市场人士预计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就会有大量号称支援 USB Type-C 的 PC 或是其他装置面市,至于你买到的装置,其 USB Type-C 接口“内涵”究竟是如何?这可就要靠消费者张大眼睛仔细看清楚了。

(本文由 数位时代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USB-IF)

2019-04-08 17:30:00

标签:   游戏头条 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游戏财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