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GGAMen游戏资讯




立讯追随鸿海之后造车,苹果供应链“变心”下的是什么棋?

2025-08-26 210


苹果供应链企业如鸿海、立讯跨界制造电动车,究竟是计划要降低“苹果依赖症”?抑或在电动车领域上,再次获得老客户苹果 Apple Car 的青睐?两套剧本如何发展,尚待时间验证。

“立讯精密也要开始造车了!”这则不寻常消息,迅速传遍整个科技圈,而立讯在A股股价也于2月15日上扬8.28%“以示激励”,让这家iPhone代工厂的总市值,一举突破3,200亿人民币(台币约1.4兆元),逼近台股鸿海市值。

耐人寻味的是,鸿海也在数月之前宣布跨入电动车领域,苹果供应链两大举足轻重的代工厂,相继切入电动车造车领域,转型的意图十分明显。

业务转型,往往意味着资本支出新的钜额投入,以及不保证成功的未知结果。但鸿海与立讯一致决定吹响转型的号角,展开多元化布局,是否意味着这颗“苹果”没有之前那么美味多汁了呢?

靠苹果吃饭“我太难了!”

“苹果很难搞的,真的是像大小姐很难伺候,”一位电子五哥的高层提到多年来为苹果代工,语气难掩激动:“苹果要你工厂搬到哪里去,你就得搬,你稍微改一下便动辄得咎,难伺候的程度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我们)每天都要受多少气!”

拜“供应链宗师”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Tim Cook)所赐,苹果打造了世界上最高效的供应链,却也令配合的供应商叫苦不迭。

熟知内情人士指出,一旦苹果帮助供应商建立新的生产线后,这条生产线将被单独划分给苹果使用,不能用于生产其他厂家的产品。同时设备、软件的所有权均属于苹果,甚至清查资产也必须交由苹果方面专人负责。

此外,苹果也会安排内部人员入驻代工厂,负责方案指定、生产指导、品质检测等相关流程。夸张的是,甚至原本属于代工厂的人事任免,都必须经由苹果方面人员同意。

在这种模式下,苹果供应链代工厂的生产模式、关键设备甚至技术,都在苹果的掌握之中。换句话说,苹果可以轻而易举地踢开供应商。

“对供应商是刻薄,甚至用压榨两个字来形容也一点都不为过,每个人都敢怒不敢言,苹果还去找你的竞争者来打你,”这位高层继续忿忿不平指出。

这正是苹果冷酷的“2+1”策略──扶持老二打老大,利用老三制衡老二,“只要是苹果产业链上的一环,都逃不过苹果的五指山,”中国微信公众号《观知财经》犀利批评道。

(Source:立讯精密)

过度依赖苹果,陷入成长的瓶颈

苹果对生产制造、订购需求、库存积压的严格要求,供应商或许还能忍耐,但帮苹果代工的获利不如从前,可就是蘋概股不可承受之处。

以立讯精密为例,2021年第三季营收328.87亿人民币,成长42.42%,但净利却陡然下滑至16亿人民币,下滑了25.28%。

反观苹果,2021财年第四财季业绩报告,各大产品线营收都创下了新高。2022年1月3日,市值一度高达3兆美元。

再来看看苹果手机屏幕玻璃最大供应商、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因此一度荣登“中国女首富”之位。2021年第三季营业额为339.3亿人民币,成长30.07%,但同样净利下滑仅32.9亿元,减少3.9%。2022年开春以来,蓝思科技的股价已跌去52%,市值蒸发超千亿人民币。

“成也苹果,败也苹果”,苹果供应链已经体认到,太过依赖单一客户的风险巨大。

苹果供应链寻找新出路

为了不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业务多元化成为苹果供应链不得不的选择。

其实,不只是鸿海富士康、立讯,近年来众多苹果供应链企业或多或少都开始拓展新业务。

陆企、歌尔股份是苹果供应链转型具有代表性的企业,2020年7月,歌尔股份拿下Meta旗下次世代VR设备Oculus Quest 2的独家供应订单,随后在2021年5月,歌尔股份代工的VR设备Pico neo3正式发布,一举成为中国VR设备的爆款产品。

截止目前为止,歌尔股份VR设备的全球市占率已经超过七成,同时,歌尔股份也曾在业绩说明会上主动透露,已经从部分零组件开始参与汽车行业。

另一家中国企业舜宇光学,则于2021年投入汽车相关产品,由于汽车业务的高速增长,舜宇光学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进行单独披露。

转型造车,意在Apple Car?

然而,当众多供应商皆选定电动车领域展开转型,这个“不约而同”不禁启人疑窦:“它们造车真是为了摆脱苹果吗?”甚至有分析评论指出,对蘋概股更有胜算的一条路,可能是为苹果电动车(Apple Car)做准备。

2月11日晚间,立讯发布入股奇瑞汽车的讯息,将以100.54亿人民币购买青岛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股份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权等。

立讯并与奇瑞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定》,拟与奇瑞新能源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专业从事电动车(中国称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

(Source:鸿海)

不过,立讯布局汽车产业链,并非要从无到有切入电动车制造。

立讯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来春在2月13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立讯精密不造整车,而是协同奇瑞开拓“整车ODM”模式,亦即为客户造车的原始设计制造,合资公司业务上将由奇瑞主导,立讯将在业务、客户等方面进行协同。

由此看来,ODM造车的商业模式,客户也可以是苹果,可能在未来协助制造苹果电动车。

代工造车,肯定不想失去话语权

对苹果产品爆料神准的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先前预测苹果造车的路线路可能是:依赖现有汽车制造商的资源,将把零部件制造和组装外包给传统汽车制造商,而苹果自身则会专注于自动驾驶、电池技术、产品设计等方面。

一位产业专家分析,立讯和苹果互动多年,对立讯精密来说,苹果未来的汽车业务或许是一个绝佳的“上车”机会。

在造车思惟上,其实鸿海与立讯如出一辙,皆是和传统车厂成立合资公司一起造车。在苹果汽车业务还未正式推出之前,率先打好基础。“届时,才能真正向苹果秀肌肉,”这位专家说。

或许是巧合,在立讯宣布切入电动车领域的第四天,鸿海宣布旗下纯电动巴士Model T即将于2022年3月份交车给台湾客运业的“南霸天”、高雄客运公司,为鸿海和裕隆汽车共同打造的汽车品牌Foxtron旗下首款交付车型。

不过,与立讯精密选择的整车ODM模式不同,鸿海目前主要提供平台研发以及OEM生产等。美系外资判断,在鸿海的规划中,目标是至2025年在全球电动车产业取得5%市占、挹注300亿美元营收。

究竟,苹果供应链企业跨界造车,是要降低“苹果依赖症”以求获利成长?抑或在电动车制造上再次获得老客户苹果的青睐?尚待时间验证。只是,若是代工造车,肯定是不想再像以前一样,全由苹果掌控话语权。

(本文由 远见杂志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立讯精密)

延伸阅读:

  • 立讯精密入股电动车厂商,惹参与 Apple Car 疑云
  • 立讯盖新厂抢 iPhone 订单,业界:完工后产能仍远逊鸿海
  • 挑战鸿海、和硕,立讯砸 110 亿元扩厂欲抢更多 iPhone 订单
  • 立讯来势汹汹抢单鸿海,iPhone 13 供应链洗牌中
  • 可成出售 iPhone 机壳厂看似败逃,但为何业界皆称了不起?
2022-02-28 07:55:00

标签:   游戏头条 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游戏财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ggamen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