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GGAMen




解析台湾半导体巨擘(二)──2016 关键年,台积电要靠 10nm 决胜

2025-11-10 204

编按:资深前分析师 Richard 从财务面、技术面、竞争力分析等角度深度解析台积电,科技新报取得独家授权,4 篇专文报导,带你了解这间台湾举足轻重的半导体巨擘。前篇已分析了台积电的财务面,这篇来讲述它的技术面。

10nm 制程于 end-2016 三强对决

面对 Samsung LSI 在先进制程技术上步步进逼,台积电为重新取回在 foundry 产业的制程领先地位,一改以往研发单位一个制程(technology node)完成,移交给制造部门,再开发下一个制程的流程,直接用两个团队平行研发,同时开发 10nm 和 7nm 制程,而不是等 10nm 做好再做 7nm。这也是台积电宣称,从 16nm 到 10nm 要花将近两年,但是从 10nm 到 7nm 预计只要花 5 季。目前进度,10nm 预计 end-2016 量产,early-2017 wafer out。

台积电研发中的 10nm 制程技术,和 16nm FinFET+ 比较,在同样耗电之下,10nm 制造的芯片产品速度快 20%,在同样速度之下,耗电少 40%,gate density 则是 16nm FinFET+ 的 2.1X。预计 4Q15 将验证制程技术(technology qualification),1Q16~2Q16 客户产品 tape out,Late-4Q16 量产(或 Early-1Q17 初)、1Q17 出货。

虽然目前台积电、Samsung LSI 和英特尔 3 家厂商的 10nm 都预计在 end-2016 量产,但英特尔可能于 10nm 导入新的 all-around gate,台积电和 Samsung LSI 还是用 3D FinFET,如果 3 家公司都没有延误,顺利在 end-2016 量产 10nm 的话,英特尔的技术还是领先一步。

10nm 产业界看来,会是一个很大的制程世代(technology node),无论是生命周期或产品数量,都会是一个重要的世代,因为:

  1. 从技术发展看,10nm 的 cost 和 performance 的进步,比 22 / 20nm 到 14 / 16nm 更大。
  2. 从 28nm 以来,cost per transistor 首度于 10nm 开始下降。

LAM Research 预测到 end-2018,foundry 产业的 10nm 产能会成长到 140~150K/m。可以想见,10nm 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争,也会是台积电和 Samsung LSI 的第一次“正面”、“同时”、“基础接近”的一次大对决,因为:

  1. 45nm 到 32 / 28nm,Samsung LSI 和 Apple 互利的结合,台积电没有真正加入竞争,20nm 台积电一出手就全拿 Apple AP 订单,但 Samsung 放弃 22 / 20nm(只有做自家产品)直接跳到 14nm 又打败台积电 16nm(至少在时间上),这几个世代,比较像是商业策略运用,不像正面对决。
  2. 首度,台积电和 Samsung LSI 在下一代 10nm 制程技术,量产时间类似(end-2016),技术方向也类似,让客户可以好好比较,不像以前,Samsung LSI 主力用 45nm 时台积电用 40nm half node,Samsung 量产 32nm 时台积电用 28nm half node(台积电的 32nm 只有研发没有量产),Samsung LSI 的 14nm 和台积电的 16nm 规格也有差异,不好比较。还有 HKMG 或 SiO2、gate last 或 gate first 之差异,让客户有长远技术走向的不同考量。到了 10nm 制程世代,则是直接硬碰硬的竞争 1. cost、2. performance、3. power(漏电)、4. yield。

 

台积电 7nm 制程的技术抉择

台积电的 7nm 制程技术重点,是选择 FinFET 下一代新的晶体管结构、以及在不使用 EUV 曝光之下,如何让浸润式微影多重曝光可以顺利推进到 7nm。相对以前是一个制程接着一个制程的研发,这次台积电在研发 10nm 新制程的同时,也同步启动研发下一代的 7nm 制程技术,预计 1Q17 进行制程验证,7nm 将高度相容于 10nm 的技术成果和制程设备,90% 的 10nm 设备可以继续用在 7nm。并可以利用 10nm 学习到的制程能力,快速提升良率。

台积电的 7nm 将不会大量使用 EUV 设备,但 EUV 会从 7nm 开始小量投入研发生产,而大量使用在 5nm 制程。台积电的 7nm 因为技术还没有确定,还不知道 performance、pwoer、density 相对 10nm 的进步程度。台积电认为相对于 10nm 是一个相对比较短 node,而 7nm 和 16nm 一样,属于生命周期比较长的 technology node。

 

InFO 技术让台积电取得 100% A10 订单,长期将改变封装产业生态

台积电的晶圆级封装(Wafer Level Package,WLP)技术原本发展的是 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技术,因良率和材料成本太贵,只有用在少数高阶 GPU 和 FPGA 产品,其后发展的以业界 Fan-Out 封装技术为基础的 InFO(Integrated Fan-Out)技术,在成本和良率上,则取得了重大成功,和 Flip Chip BGA / CSP 比较,InFO 优点如下:

  1. 可用在高 pin count 的复杂芯片。
  2. 用封胶面板(Molding Panel)或称为重构晶圆(Reconstituted Wafer)取代传统 Flip Chip 使用的载板(substrate),成本便宜,而且
  3. 厚度减少超过 20%。
  4. 提高芯片 performance 20%。
  5. 散热效果多 10%

台积电似乎已经克服了 InFO 各种困难的良率问题,为先进 AP 提供一个更薄的 form factor、更便宜、良好可靠度的晶圆级封装技术方案。目前看起来台积电的 InFO 技术已经开发完成,并通过 Apple 的验证,正在龙潭封装厂积极建置产能中,第一代 InFO 预计 2Q16 量产,应该会配合 16nm Apple A10 订单量产,预计 4Q16 可贡献 US$100M 营收。

虽然营收贡献比例不高,但可成为 10nm 竞争 Apple A10 AP 的加分因素,甚至因为台积电 InFO 和 Samsung LSI 的类似封装技术完全不同,用同样的 die 做出来的芯片(chip)form factor 不同,除非在手机内预留空间,否则 A10 芯片将无法分给两家不同的封装技术来生产,但既然用 InFO 目的就是将芯片减薄,在机构设计上当然会充分利用减薄后的空间,将无法使用 Samsung LSI 生产的不同厚度的芯片,因此也就无法像 A9 一样分给台积电和 Samsung LSI 两家共同生产。因为 InFO 技术,Apple A10 可能从两家供应商,又改回选择台积电成为独家供应商,果真发生的话,InFO 带来效益则非常大,不只是封装本身 US$100M 营收而已,还让台积电变成 A10 独家供应商。

如果 2016 年 Apple 使用台积电 InFO 成功,2017 年之后,其他客户如 Qualcomm 和 MTK 势必跟进,InFO 产能需求大增,客户也会要求有 second source,研判台积电不排除将 InFO 技术授权给专业封装厂使用,毕竟台积电的核心业务是晶圆制造,不是封装。长期来看,对 IC Substrate 产业影响很大,尤其是做手机用的 Flip Chip CSP 厂商,其次是 Flip Chip BGA 厂商,封装厂多有发展自己的晶圆级封装技术,或可取得 InFO 授权,影响比较小。2016 年马上受影响的是 Apple 的 AP 载板供应商 Ibiden 和 SEMCO。

台积电正在开发第二代 InFO 技术,将配合 10nm 和 7nm 制程技术的进度量产。

(全文未完;本文由 Richard’s Research Blog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达志影像)

延伸阅读:

  • 解析台湾半导体巨擘(一)──16nm 良率持续进步,台积电看旺明年
2019-04-05 16:30:00

标签:   游戏头条 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游戏财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游戏头条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205